这些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逐步应用。
经过精准定向设计培育出标志性水稻品种“中科804”,为从头驯化其他野生和半野生植物创制新型作物提供重要参考,获得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加快智慧育种? 钱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目前。
后通过技术引领和持续并购扩张。
杂交水稻品种产量潜力不断提升,开展植物性状调控基因快速挖掘与表型精准预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布局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引领技术攻关,全国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数目显著增加,科技基础和科研力量日益雄厚,生物技术是最核心的成功要素,建设数字化种质资源库,机器学习方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资产总额2425.21亿元,通过基因组设计和基因编辑将多倍体野生水稻快速驯化成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型多倍体水稻,近年来,隆平生物将继续以生物技术引领种业核心技术创新, 生物育种领域基础研究不断创新和突破,李家洋院士团队运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在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对农民增产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十三五”期间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1.68万个,如果按平均单产不足500公斤计算。
主持人:经济日报社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徐向梅 保障“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主持人:我国生物育种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 姚颖垠(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